【专科医生说科普】胃癌,可防可治…….有赖于这项检查
发布时间:
2020-11-06
王女士,43岁,经营餐馆,因“恶心、呕吐5天,左腹痛3天”入院,自述既往有上腹不适病史多年,饮食不当及熬夜后即可加重或发作,自行到各大药店购买“各种胃药”治疗,服药后症状可缓解,如此反复,此前一直未在医院正规治疗。入院后行胃镜及胃组织病理活检,诊断为胃癌,强化CT提示胃癌并腹腔多发转移,经多科会诊建议保守治疗。因尚且年轻,求生的本能支撑着王女士坚持前往外地综合医院进一步诊疗,1个月后电话随访,王女士已离世。
医院是充满希望和治愈的地方,
但有时候往往也伴有绝望和无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童话般的结局……
胃癌虽然可怕
但是如果能及早发现
还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家住莱西市的60岁的王大爷,因“腹痛10天”就诊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行胃镜及胃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胃角”粘膜腺上皮高级别内瘤变,局部粘膜内癌。在消化内科主任刘德萍的建议下,入住消化内科一区,完善放大胃镜、上腹强化CT等术前检查后,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术后病理示:“胃角”上皮呈低-高级别内瘤变,手术切缘阴性。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大爷及家属拉着刘主任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事后,家属告诉大夫,在门诊诊断为胃癌的那一刻,他们感觉天都要塌了,一时不知所错,当时也犹豫要不要去济南、上海、北京等更大的医院治疗,但经多方打听及深思熟虑后,他们最终选择了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感谢莱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至此
我们不禁在想
如果43岁的王女士也能尽早发现胃癌
结局是不是会完全不同呢
???
胃癌治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早筛查早发现”
据国内外报道,日本的胃癌治愈率高达80%以上,究其秘籍就是全民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在日本,检查出来的多为早期患者,病情发展比较慢,复发转移几率低,同时由于患者年纪轻,体力状况好,更能耐受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效果当然就好。
早期诊断,“第一功臣”数胃镜
推行胃癌早期筛查及高危人群内镜精查,是提高我国胃癌诊治率的重要措施。胃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内镜的筛查。据报告,日本人口为约1.27亿,每年总共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相当于每年12.5%的人都去做了胃镜,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至70%。
早期胃癌患者里80%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典型性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与普通胃炎难以区分,且口服胃药后症状确实可以缓解,很难引起重视。往往自行口服各种药物后,症状未缓解,才来正规医院就诊,这正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经诊断就是进展期的胃癌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另外,许多人认为,无症状就不用查胃镜,花了钱遭了罪,能不做就不做,这其实又是一大误区。
此类人群,建议及早筛查胃癌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定义:年龄≥40岁,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筛查胃癌:
1.胃癌高发区人群(胶东地区即是高发地区)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3.既往慢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等疾病
4.一级亲属患胃癌者
5.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高糖、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酗酒者)
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饮食习惯偏咸,喜食腌制的虾酱、咸菜等食物,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大家更应该重视胃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
最后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低盐饮食、戒烟戒酒、多进食新鲜瓜果蔬菜
2.生活规律,放松心情
3.高危人群主动筛查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发现,遵医嘱规律杀菌,且不可自行购买药物杀菌,以免造成耐药性。
4.高危人群,定期复查胃镜,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科室连接
消化内科是烟台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现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108张。科室人才梯队合理,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学位9人,护理人员35人。拥有奥林巴斯胃肠镜、十二指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先进设备。消化内科现开展多种内镜下微创治疗,均已达到烟台地区领先地位,如:内镜下胃肠息肉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粘膜下肿物挖除术(ESE)、经粘膜下隧道肿瘤挖出术(STER)、内镜下拟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ME)术、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及胃底组织胶注射术等,年手术量2000余例,随着内镜下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将更好的为梨乡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相关资讯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