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战疫】在“疫”线与时间赛跑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核酸检测基地24小时不间断运行

发布时间:

2022-03-20

厚重的隔离门、一台台不间断运行的实验仪器、“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的城市核酸检测基地,核酸检测工作正24小时不间断进行着,这里是抗击疫情的另一个战场。

高速、准确的核酸检测能力是防止疫情扩散最重要的手段,2020年年初,医院第一时间响应,积极组织开展新冠检测人员培训,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起一支专业的核酸检测队伍;2021年年底,在短时间内建起一座430平方米的城市核酸检测基地;2022年3月5日紧急启用,帮助莱阳市及周边县市短时间内快速应对大规模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拉起一张坚不可摧的“阻断网”。

 

 

走进这座烟台地区首个投入使用的核酸检测基地实验室内部严格按照核酸检测规范设计,设置有1个标本前处理区,1个试剂准备区、3个标本制备区,2个扩增分析区,从样本上机到显示结果最快可缩短至2个多小时,“10合1”混采模式20合1”混采模式,流程更加优化,效率快速提升

 

 

基地内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四面纯白的实验室里寂静无声,每名工作人员脸上都神色匆匆:送检的核酸样本通过传递窗,送至标本前处理区,由专门的接收人员对接,核对样本信息,完成接收工作。同时,实验室进行试剂准备,随后进入标本制备……现场井然有序,流程科学高效,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每个人都全力以赴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核酸检测任务。

 

 

所有人都扑在实验室里进行检测基地的办公室里则显得有些空……但看到的仍然忙碌的身影,工作人员对照着登记信息,排头录入数据。每天来自各个县市检测点的核酸标本陆续送来,为节省时间,所有交接时的登记信息全部是手写,而后由专人在电脑上进行详细登记,每个编号每个试管出自哪个检测点——一旦检测出阳性标本,第一时间就可以锁定相关人群进行上报。

 

“你怎么回来了,不是下午的班吗?”“睡醒了,过来看看帮帮忙。”办公室来人了,这名检测人员当天深夜两点才刚刚完成一批检测任务,此时上午十点,又已经回到了基地,随时准备再次进入实验室。

 

 

在高速运转的核酸检测基地,这样的行为从不是个例,而是所有。为了尽快完成每日检测任务,检测人员全天候、不间断、持续检测在检测任务最重的时候,有的人连续24小时扎进实验室,除了吃饭,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一走出实验室就瘫倒在地上;有的人白天在乡镇参与核酸采样,晚上回来后又进入实验室检测直到凌晨;有的人几乎住在了基地,十几天的时间仅仅回了一次家……办公室的角落里存放着泡面和折叠床,累极了饿极了,这就是他们的“补给点”。

 

目前,核酸检测基地每12小时一个班次,每个班次约有26人,他们之中有检验科的专业力量,有其他科室抽调的骨干力量,还有兄弟医院派来支援的队员,平均年龄在三十多岁,最大的50多岁,正是家庭、工作需要兼顾的时候,可他们统一选择了驻守在工作岗位。一个晚上下来,检验完成的标本足足摞成一面小墙,但是简单的拧开试管,就重复了千遍,手指肚磨起了一个个水泡和硬茧,手指关节痉挛甚至肩膀已经硬的抬不起来。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只要检测结果存疑,就必须更换试剂进行复核或重新采样检测……

护佑生命,重任在肩。检验科全员通过核酸检测培训,持续待命随时上岗,3月5日核酸检测基地紧急启用,40余人检测队伍第一时间冲上前线,24小时不间断满负荷运作。每一组检测数据的背后,是每一位检测人员用专业和敬业与病毒“赛跑”,是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阻断疫情扩散的钢铁防线。

热门资讯

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