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急救知识“四进”宣教】食物中毒


发布时间:

2023-08-11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一般将食物中毒分为五类,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是潜伏期短、来势急剧,集体发病,与食用某种食物相关。中毒者最常见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同时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预防措施

※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陌生植物不乱吃,变味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

※贮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腌腊罐头食品,食用前应煮沸6~10分钟。

※生食、熟食分开放;用于处理生、熟食品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免污染。

※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抹布经常煮沸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间歇后应将手洗净。

※妥善保管食物,避免鼠类、昆虫和猫、狗等动物接触。

※剩余食品要妥善保存,存放农药、鼠药和其它化学物品的瓶子或包装物应有明显标志,且放在儿童不易接触的地方不要用饮料瓶、油瓶等储存化学物品,以免误食。

发生食物中毒后,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物,保护好现场,保留好可疑食物和吐泻物。

※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以达到对毒素进行稀释的目的。

※用手指压迫咽喉,产生呕吐反应,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排出。对腐蚀性毒物中毒以及处于昏迷休克或患有心脏病、肝硬化等疾病的病人不宜采取上述方法)

※如果吃下去的中毒食物超过2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服用泻药,以促进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

※误食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后,应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尽早把病人送往就近医院诊治。

※及时向当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留言咨询